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第三季度全国重点钢企高炉开工率已回升至78.6%,较二季度末提升12.3个百分点。河北、江苏等钢铁大省产能利用率突破80%警戒线,唐山地区带钢生产线开工率更创下近18个月新高。这种集体性产能释放的背后,是政策端"保交楼"专项借款落地、基建项目集中开工带来的需求侧强力支撑。
随着专项债发行提速,1-8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6.4%,其中交通、水利领域投资增幅达9.2%。重点工程对螺纹钢的日均消耗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5%,特别是雄安新区、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级项目进入施工高峰期,单月螺纹钢采购量突破200万吨。需求端的爆发式增长,直接刺激钢厂调整生产策略,唐山某大型钢企负责人透露:"目前生产线已实现三班倒运转,螺纹钢日产量较年初提升40%。
在供给端放量的原材料价格波动为钢价注入新动能。8月以来,铁矿石普氏指数上涨18%,焦炭完成五轮提价累计涨幅250元/吨。某期货公司黑色系分析师指出:"当前螺纹钢生产成本较6月低点已上移380元/吨,成本支撑效应开始显现。"值得注意的是,社会库存呈现"厂库增、社库降"的特殊结构——重点城市螺纹钢库存连续7周下降至560万吨,而钢厂库存却因直供比例提升反增12%,这种结构性矛盾加剧了市场看涨预期。
市场情绪在期现联动中持续升温。以上海期货交易所螺纹钢主力合约为例,自8月15日触底反弹以来,累计涨幅达14.3%,持仓量突破200万手创年内新高。现货市场出现"抢单"现象,杭州、广州等地贸易商单日成交量环比激增60%,部分规格出现200元/吨的溢价空间。
这种期现共振的行情,正在重塑整个黑色产业链的定价逻辑。
在"稳增长"政策基调下,国务院追加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,重点支持网络型基础设施、产业升级基础设施等五大领域。据测算,这批资金将直接带动1.5万亿元项目投资,对应钢材需求增量约2500万吨。特别是"东数西算"工程配套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建设,其地下管廊、数据中心钢结构等工程对螺纹钢的需求强度远超普通房建项目。
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,投资者需把握三大关键指标:首先是库存周转天数,当前已降至12天的警戒水平,任何需求端的超预期释放都可能引发补库行情;其次是电弧炉开工率,当该指标突破55%时,边际供给压力将显著增加;最后要关注粗钢产量调控政策,若四季度出台平控措施,可能引发新一轮供给收缩预期。
对于终端用户,建议采取"阶梯采购+期权套保"组合策略。某大型建筑集团采购总监分享经验:"我们按季度需求量的50%签订长协价,30%通过现货市场动态采购,剩余20%利用场外期权锁定最高采购价。"这种立体化的采购体系,既能保障供应安全,又能有效控制成本波动风险。
期货投资者则应关注基差变化规律。历史数据显示,当螺纹钢期货贴水现货超过200元/吨时,往往存在基差修复机会;而当主力合约持仓量突破150万手且前20名会员净多头占比超过60%时,趋势性行情出现的概率显著增加。当前市场正处于多空力量转换的关键节点,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钢厂利润修复节奏及终端需求验证情况。